3月15日晚,央视“3·15”晚会曝光了原本只能作为药物出现的鱼肝油,被一些公司非法添加进婴幼儿普通食品和保健品之中。16日,记者走访南宁部分超市、药店,发现婴幼儿鱼肝油产品随处可见,当成普通食品销售,给消费者造成误导。医院还曾接诊过儿童过量服用鱼肝油造成中毒的病例。
杭州登云路上可莎蜜儿面包店。央视3.15晚会曝光杭州广琪贸易有限公司篡改食品原料生产日期、大量销售过期食品原料。据报道,广琪公司长期为可莎蜜儿、面包新语、浮力森林、丹比、金点等多家烘焙企业提供原料,这些都是杭州街头随处可见的面包房。目前,杭州质监局已对问题原料和问题产品进行了封存。
在“3.15”实施当天,罗先生在海口市皇马假日大酒店西餐厅与朋友喝茶聊天时,随手将带在身上的瓜子和花生拿出来吃,却被该餐厅以“餐厅规定”收取了自带食品费20元。本报法律顾问刘长征律师表示,皇马假日大酒店西餐厅已经涉嫌违反了新《消法》相关规定。
寒冷的冬日里,适合喝饱满浓郁的葡萄酒来温暖身心;不过,暖融融的春天马上就到来,你是否想要换换口味,尝试一些轻盈活泼的酒款呢?春天,万物萌发,百花飘香,一切切都欣欣然地绽放出生机和活力。在这样的季节里,应该喝一款同样活泼新鲜的葡萄酒,让人神清气爽,焕发出无限的神气,迎接新的一年。下面就是5种最符合这种条件的葡萄酒。
13日,好丽友食品有限公司发出官方声明,就上海工商部门发布《虚假违法广告公告》中提及好丽友薯愿外包装涉嫌虚假宣传的问题进行了解释。
去年8月发生的肉毒杆菌“乌龙”事件已经过去半年,但其带给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的麻烦远没结束。
在有些人的眼里,进口食品是安全和品质“高大上”的代名词,可是记者从检验检疫部门了解到,近年来,随着进口食品数量增加,不合格率也大幅上涨。在问题进口食品中,致命菌检出、亚硝酸盐超标问题层出不穷,儿童小食品成主要重灾区,标榜高标准的欧盟也并非净土。
3月13日,青岛市中级法院通报了2013年以来全市法院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审理情况。去年至今,全市法院共审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30件,对69名被告人判处了刑罚。其中,生产、销售有毒、有害食品罪27件,在具体犯罪样态中,以在生产豆芽的过程中加入对人体有毒有害的“无根豆芽素”居多,占17件,另外还有用“瘦肉精”喂食生猪、用“地沟油”炸制点心等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案件。
乳制品三聚氰胺合格率100% 截至2013年12月31日,济南市共有566 家企业取得786 张食品生产许
去年8月发生的肉毒杆菌“乌龙”事件已经过去半年,但其带给新西兰乳业巨头恒天然的麻烦远没结束。
最近,家住鄞州的小朱心情很差。上周末,他特地买了一盒有机青菜带回余姚农村老家,想着给爸妈尝尝鲜,结果却是自找麻烦。得知那盒青菜要10多元时,父亲开口就骂:“怎么这么傻,我种了大辈子菜,怎么养出来的这么一个儿子,居然会买这个菜,还有机,都是骗人的。”小朱很不服气,反驳父亲老土,连有机食品都不知道。
“从加多宝做凉茶开始,就将提供最高品质的凉茶作为加多宝的立身之本和最大的社会责任。加多宝发布《加多宝凉茶产品质量白皮书》的目的,是希望能实现整个饮料行业的健康发展,提升全行业的产品质量安全意识。”
据新华社电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昨天提出,严厉打击违法违规经营和处置超过保质期食品的违法行为,情节严重者吊销许可证,列入食品生产经营“黑名单”。
普通的低价白酒,加上高档白酒的包装盒,这样摇身一变,价格瞬间就飙升至几百元或者上千元。近日,泸州市公安局江阳区分局连续打掉两个制售一条龙的假酒窝点,查获假名优酒近90件,涉案金额高达250万元。目前,两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已被刑事拘留。
日前,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最新的进口不合格食品、化妆品名单。2014年1月,全国检验检疫部门共查获510批次不合格进口食品化妆品,其中食品474批次、化妆品36批次。质检总局表示,这些不合格进口食品和化妆品仅指所列批次,口岸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已经采取了退运、销毁和其他处理,不合格货物未进入国内市场销售。
北京加增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“加增”西式火腿肠、北京好江南安安食品加工厂“湘飘四海”带皮牛肉、北京三湘友
2005年8月份许,苏甲及其家人租住在苍南龙港西河村制作年糕。2007年9月初,苏甲购买焦亚硫酸钠,在制作年糕时添加。
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修改前,通过虚假广告推销商品或服务造成消费者受到损害的,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仅规定了社会团体或其他组织。此法修改后,承担连带责任的主体增加了个人,即包括代言广告的明星。
据《东方早报》报道,将过期的月饼馅料回炉再造,上海盼盼食品公司法人代表张某在法庭上坦言,这样的月饼“从来不送亲友”。
日前,国家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(下称“卫计委”)办公厅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《包装饮用水》征求意见稿(下称“征求意见稿”),提出为防止消费者误解,标准实施后,不得使用“饮用矿物质水”名称。该标准征求意见稿公布后,受影响较大的可口可乐和康师傅也许不“淡定”了。《第一财经日报》记者了解到,两家都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,寻求合适的解决办法。